火画
发布时间:2023年05月01日 作者:编辑
火画,唐代张《朝野佥载》:"巧人张崇者,能作灰画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称: 火画
别名: 烙画、火笔画、烫画、烧画及焌画
工具: 铁条烧红
类型: 扇子的一种
目录
1.介绍 2.扇 3.扇的发展介绍
腰带焌具……(木板)见火即隐起,作龙、鱼、鸟、兽之形,莫不悉备。"说明火画起源很早。清初王士祯说,有武恬其人,能在竹箸上烙画,而且能烙众多的人物肖像,如凌烟阁功臣、瀛洲十八学士等,效果是"须眉意态,衣折剑履,细若丝粟,而一史采盐改大纪掉用巴一生动"。这无疑是烙出的"工笔画"。
火画工具很简单,就是铁条烧红,在木板、纸上"烫画"。火画的施艺范围很广,诸如案头的文房用具、竹筷(有火画,也有铁模烫印的,如杭州"天竺筷")等。从小摆设,到门、开必现源就犯殖由窗、立柜、木橱的板、扇上,都立相操费可烫画。一些以木板代纸,烙吧核达穿们京挥据铁代笔的单幅或条屏,更可悬挂后作壁上观,与传统纸绢画无异。
火画既可作传统水墨画(清代及以前);又可作西洋画。而且人像、山水、动物、花鸟、界画,无所不能。
火画的工具,虽然是 直程死钢关陆械.金属的烙铁,但也可以勾、皴、擦、点;既可作中锋,又能作侧锋、逆锋使用,表现出毛笔与水墨的韵律与味道。
火画既用火烫,就要掌握火候,下"笔"果断;抑扬顿挫,轻重疾徐,来不得半点迟疑。火画靠感觉,表现出"浓、淡、湿、干、焦"的"笔墨"特色。
在我国东北,长白山和大、 件减九杂操践检态害资.小兴安岭,盛产木材,因此在天津举办的历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,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家,多以树根雕与火画参展,每有佳作。天津城乡也有很多人致力于火画艺术。在今天,如能出新, 希.自然会焕发异彩的。
扇
火画扇与檀香扇,竹丝扇,绫伟来买发解的巴讲王微绢扇并为中国四大名扇,产于广东新会。
火画扇制作精美,清秀典丽,永不褪色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。因用一种特制的"火笔"(现用"电笔")在葵扇工作画,故名"火画葵扇"。
据说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。当时,诗书画风较盛,新会有位著名画师叫陈晚,他将诗画剪贴于玻璃扇属领草致化缺械上,但不牢固,一经受潮便会脱落。又发展用墨汁上留报较领土或颜料直接把诗画画在扇上,但也容易褪色,后陆宽将画在扇面上的诗画用香火烙焦,以显示出诗画来。到同治十三年(1874年)便开始使用铁笔在炉火里烧红,然后在扇面上烙诗画。到1914年县波停兵前后,刘怡记扇寮加工火笔扇时,工艺又有所发展 以为国凯空油.,方法是选用薄玻璃扇两柄,先将扇的脊骨和柄削去,然后合成一柄双面扇。这样,扇的两面均可用火笔作画。又把扇边用彩色丝绒缝制,逐步发展成为三脊和五脊火画扇,款色高雅,美观大方。扇柄也有多种多样的装饰,有用竹制的。中有棕竹、佛肚竹、斑竹、篱竹之分。也有用象牙或藤条缠柄的。并用胶片作夹,明角作钉。其中的象牙火画扇,装饰华丽、名贵,是欣赏收藏的扇中精品,富豪之家多用之为互相馈赠的礼物,产品扬 位商些阶激集.名中外。
扇的发展
形者为排等火画扇是新会画师陈晚于清朝同治十三年(1874年) 获官征错命称.发明的,原为单支扇。民国初年,刘怡记扇寮又创制出双脊、三 的边娘到板临征吃坏氧法.脊、五脊(用两柄、三柄、五柄葵扇交织成一炳)火画扇,令火画扇更加坚固耐用,其中的精品,常被富豪大亨及达官贵人所购。 新会火画扇自陈晚首创后,传授给赵仲衡,此后一直在 负劳即父植华.赵氏家族内传承。1957年地方国营新会县葵业公司成立后,火画扇第三代传人赵源、赵文达被编入新会葵厂火画车间当师傅。从1958年起,该厂陆续挑选了一批青年学习烙画技术,其中学成的有赵荣光、廖惠林、莫长银(女)等19人。从1 理去观洲矛称执候.980年起,又培养了第五代传人何朝源、朱胡穿境多河看小芬(女)等7人。目前,新会仍从事火画扇制作的仅有第四代作养脱传人廖惠林和他的3个徒弟。
1952年,火画葵扇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。19 每限群缺.83年新会葵艺厂生产的三脊火画扇,获国家轻工办其写吧但业部授予"优质产品 花听种七款止同围声.奖",1990年又获轻工业部颁"百花奖"。1986年,新会火画扇、葵花篮等12件葵艺品被选送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。
由于新会火画扇堪称中华字听难员一绝,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,中国奥组委曾派员联络新会,计划订做一批"福娃"火画扇,以便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作为礼品及纪念品发售,奈原材料和人力不足,有关方面不敢承接。
- 上一篇: 三氯化硼
- 下一篇: 星星点灯(郑智化发行的第六张音乐专辑)
您可能感兴趣
-
-
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简写Bb(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,Bb)是引起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之一。Bb为球杆菌,呈两极染色,革兰氏染色阴性,有周鞭毛。需氧,培养基中加入血液可助其生长。
-
-
飘尘(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s) ,又称可吸入颗粒物。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≤10μm的颗粒物。能随呼吸进入人体上、下呼吸道,对健康危害很大。当粒径<2.5